本文关于大型局域网防范ARP攻击最有效的方法,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6-27日讯:
ARP(地址解释协议)是网络通信协议中的不可缺少的关键协议,它是负责将IP地址转换为对应MAC地址的协议。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虚假的IP-MAC对应关系,就出现了ARP攻击、ARP欺骗。
ARP攻击是从数据链路层发起的,ARP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协议性攻击行为”,由于没有明显的特征字以及ARP在网络通讯中的重要地位,防毒墙和防火墙应对ARP病毒也束手无策。所以从源头上堵住问题数据的流出,同时放行合法的ARP数据包,才是彻底摆脱ARP困扰的终极解决方案。这是由于以太网协议存在漏洞造成的,也就是为什么ARP防火墙、杀毒软件、IP-MAC绑定等传统方法出现这么久之后,ARP攻击还是一直无法防治的原因,ARP防火墙、杀毒软件、IP-MAC绑定等防不了ARP攻击!
综上所述,想要彻底解决ARP攻击,只有填补以太网漏洞,加固网络底层安全才是彻底摆脱ARP困扰的终极解决方案。建议你上网找下能够保护内网安全、针对网络底层安全的产品。
我用的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免疫墙网关”,效果不错,是唯一从根源解决ARP攻击的方案,你可以试试
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某一信息系统为例,针对内网安全如何实施管理?
1. 透明加解密技术:提供对涉密或敏感文档的加密保护,达到机密数据资产防盗窃、防丢失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2. 泄密保护:通过对文档进行读写控制、打印控制、剪切板控制、拖拽、拷屏/截屏控制、和内存窃取控制等技术,防止泄漏机密数据。 3. 强制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文档的密级,可对机密文档实施多种访问权限控制,如共享交流、带出或解密等。 4. 双因子认证: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使用USB-KEY进行身份认证,保证了业务域内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5. 文档审计:能够有效地审计出,用户对加密文档的常规操作事件。 6. 三权分立:系统借鉴了企业和机关的实际工作流程,采用了分权的管理策略,在管理方法上采用了职权分离模式,审批,执行和监督机制。 7. 安全协议:确保密钥操作和存储的安全,密钥存放和主机分离
内网安全市场的理解和看法
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和发展,今年将是内网安全市场调整和繁荣的一年,主要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年的积累,会出现多家成熟度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大规模推广需求的内网安全产品,改变内网安全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的局面,内网安全产品品牌开始建立。
2)用户需求基本明确,不同行业的用户对内网安全的需求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高低端市场出现细分,用户对内网安全产品开始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选择。
3)内网安全概念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内网安全产品和传统安全产品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内网安全领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网络管理的各种元素,其考虑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大于传统的网络安全。目前来说,内网安全领域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身份认证、网络管理和数据保密,北京明朝万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内网安全领域的厂商,也针对这三个方面推出了中安源(Chinasec)系列产品。
身份认证在内网安全领域中体现的非常重要和充分,用户身份的确认事实上是内网安全的基础,是制定和执行其它各种安全策略的基础。在内网安全领域,身份认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并且期望能够得到包括法律在内的更多保障,所以支持数字证书认证的身份认证系统是必然的趋势。
网络管理在内网安全领域中是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着眼点在于内网主机的监控、资源使用授权和员工行为监控审计等,提供了一整套符合单位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持手段。目前市场上内网安全产品虽然名字各异,但大部分都属于此类产品。
数据保密产品在内网安全领域中属于核心地位,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产品,其特点是要求对数据的存储、使用和传输等环境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数据的强制保密,有效防止数据泄密行为的发生。
上述三种类型的产品不能是相互独立的,必须具有很好的联动性,才能达到建立完善的内网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
2006年内网安全在行业市场的表现将会非常突出,以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为龙头,行业需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分,内网安全产品以行业为基础开始出现品牌效应。
2006年内网安全产品的防护体现进一步完善,防护技术也逐步深入,内网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内部局域网,而是延伸到所有需要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和数据保密的区域,包括外网。内网安全的防护技术从简单的主机监控、外设管理和网络管理深入到数据的保护层次,对用户认证在内网安全管理中的关键地位进一步明确。内网安全防护技术与传统安全防护技术的融合趋势开始呈现。
内网安全领域是信息安全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也是信息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上必然出现的安全需求。目前,内网安全领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且将日渐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因为其特殊的技术门槛和政策门槛,而成就一批技术主导型的安全新公司。
专题推荐:
局域网信息安全防范技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