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互联网金融技术存在哪些风险,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10-22日讯:
第一是流动性风险。
第二是信用风险。
第三,声誉风险。
第四是信息泄露风险。
第五是技术安全风险,即IT系统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呢?
第一,法律和监管套利风险。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创新之所以能够呈现如此迅猛态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法律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交易方式创新游走于“灰色”地带,监管套利空间广阔。
第二,更加隐蔽的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依托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降低信息形成、传递和利用成本,理论上能够有效提高信用风险跨主体、跨时空配置、转移和定价的成本。但实践中由于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差、征信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教育不足等问题,信息失真、“逆向选择”等问题事实上可能变得更加隐蔽、影响更加广泛。
第三,更高的流动性风险。期限配置和缺口管理是商业银行基本盈利机制之一,但由于遵循存款准备金、风险拨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等审慎监管规定,风险缓释空间较大,流动性风险不可控的几率很小。比较而言,互联网企业不受上述制度约束,实质性流动性风险也就更大。
第四,非合规运营风险。由于进入门槛低,缺乏严格监管,互联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膨胀,其中大部分机构并不具有规范的治理架构和运营机制,严重背离金融业审慎经营的理念和文化,风险隐患普遍存在于业务流程各个环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一些网贷、众筹平台事实上是机构自融的利器;各种形式的加盟门店层级蔓延,不具备金融从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违规招揽业务;一些机构“委托”商业银行网点代售产品,假借商业银行“背书”兜售产品,使得上述风险呈现向传统金融体系蔓延的态势。
第五,伴生的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然产物,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由于更加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天然就具有更高的技术风险。参考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IT技术衍生操作风险至少包括设施设备运营中断风险、互联网恶意入侵风险、交易数据传输泄密风险、员工不当操作风险、客户信息安全经验不足等风险。
第六,舆论单向引导风险。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获得了“普惠金融”、“草根金融”等诸多美誉,潜在风险鲜少提及。在投资者教育不足的市场环境中,倾向性、单一性舆论氛围更容易激发盲目的“羊群效应”,使得理性预期得不到正确引导。
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隐患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资金本身存在风险平台有资金流动,就会被人盯着,有的平台资金总量非常大,除了法币,还有虚拟货币,比如火币网、OKcoin、比特币中国这些比特币交易平台,本身具有的价值就非常大,风险也大。二是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如今动钱容易被抓,黑客就选择动信息,这些用户信息有很多途径去变现。首先是竞争对手的需求,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众多、竞争激烈,大家都意识到用户信息的重要性,这些数据被竞争对手掌握,对手一方面了解哪些用户有资金购买P2P网贷产品,另一方面能看到哪些客户需要钱,这些信息收集的能力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如果有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获得这些信息,实际上是在降低自己平台的运营成本、增加商业机会。三是技术攻击风险在马杰看来,这类攻击的诉求是:我并不想要你的东西,或者你的平台技术比较好,我没有发现明显漏洞,那我就用一些暴力型的流量攻击手段,目的是让用户无法访问你的网站,竞争对手没办法开门做生意。
专题推荐:
金融网络系统安全风险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