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网络安全 > 正文

解读|“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时间:2023-01-27 08:27
本文关于解读|“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据亚洲金融智库2023-01-27日讯:

1月3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纲要》对“十四五”时期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进行了部署。

《纲要》提出,要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体包括七点内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

“一个视角是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一个视角是安全——防控金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主体内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同时也强调了金融风险的防控,其中提及风险17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则认为,立足于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有“三张好牌”,而上海在《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类细则,可以看成是用好“三张好牌”的具体内容。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张好牌是第二代以高储蓄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二元结构的消费市场。头部消费需求将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升级,还有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依靠中国逐渐形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优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来做好线上普惠的大众市场的服务,从而激发流量规模带来的消费长尾效应(需求端)。”孙立坚表示。

《纲要》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制度创新作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内容。

孙立坚认为,要把高净值人群的市场与中低收入的市场全面激活,不要用在金融投资上,而是用在消费市场上,创造一个跨境和“内循环”的场景,把金融服务真正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国际化密切结合。

“只要市场起来了,市场就有需求,我们就可以做大宗商品、期货、创新金融产品,这都是可以复制延伸出来的东西。”他表示。

有效防控风险

孙立坚认为,第二张好牌是政府财政和调配公共资源的能力,除了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之外,还要着力帮助市场解决后顾之忧的民生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所需要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监管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的活力(供求匹配、内外循环)。

“我们一直在呼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的建设,反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他说。

《纲要》提出,上海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具体包括加快金融法治规则与国际对接,探索实践证券代表人诉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制度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地方金融统一监管平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探索金融税收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

徐奇渊指出,《纲要》主要从以下角度对金融风险防控进行了阐述:其一,在金融市场风险方面,有事前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事后的应急预案、稳妥化解。其二,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其三,在推动金融开放政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风险的防控和稳步推进原则。

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

“第三张好牌,是创新业务上的先发优势(供给端)。”孙立坚说。

他指出,在一些赛道上中国已经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他们把相关业务水平做到了世界第一阵营,如华为中芯代表的信息技术和基站生产的性价比优势,又有像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这样的电商平台的平台服务竞争力,所以,创新驱动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投资的专业能力今天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脚,不仅可以匹配内循环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长期被边缘化的外循环市场的需要。

“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的业务内容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孙立坚说。

他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同步发展的,对应二元结构,中国赛道最前端的华为、中兴和中国高质量的消费者匹配,例如芯片设计、疫苗。低收入人群则通过数字经济,通过流量消费的平台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消费流量养活中低端的企业。

因此,《纲要》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章节里多次提到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字眼。

根据《纲要》,上海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挥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信贷奖补政策,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探索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纲要》还提到,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提升能级,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纲要》也提到,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推进大宗商品贸易、对外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了不少与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内容。

《纲要》指出,要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

徐奇渊表示,《纲要》抓住了长三角经济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依托腹地,同时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研究建立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协作机制。支持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长三角企业和个人借贷信息全覆盖。

“可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监管、征信系统方面对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并且在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的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徐奇渊说道。


专题推荐:孙立坚 中国金融市场与机构(5)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孙立坚 中国金融市场与机构(5)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