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版),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4-24日讯:
一、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二、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版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
(一)门急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二)住院病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三)手术部(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四)消化内镜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五)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六)儿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七)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八)眼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九)耳鼻喉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十)口腔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十一)医技科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十二)血液净化中心(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2009)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号)的要求。
(二)医疗机构应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三)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及缓冲间,有条件的可设置负压病房;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室),收治待排查患者。
(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WS/T311)选择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六)在新冠肺炎流行中高风险地区,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隔离病区的潜在污染区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及确诊患者影像检查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及清洗时,疑似及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七)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八)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实施手卫生,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九)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二级防护)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1.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有条件的可以更换刷手衣裤、换工作鞋袜,认真洗手后依次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2副)、鞋套。
2.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第一脱摘区,手卫生后,依次脱摘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外层手套分置于专用容器中,之后手卫生。
(2)在第二脱摘区脱去医用防护服、内层手套、靴套,手卫生后,脱去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手卫生后,换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
(3)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4)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十)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二、清洁与消毒指引
(一)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1.遵循原则
严格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GB 27952-202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2012)《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等文件要求。
2.感染防控要点
(1)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
(2)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3)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毒;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4)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如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
(5)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3.终末清洁与消毒
(1)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2)应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3)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
(4)必要时可采取强化的终末消毒措施,即可以在上述清洁与消毒措施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消毒,或紫外线辐照设备消毒,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方法,按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4.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1)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如为留观病房则每日消毒不得少于2次。
(2)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或使用具有吸附消毒一次性完成的消毒物品。
(3)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5.注意事项
(1)遵循“五要、六不”原则。“五要”,即:隔离病区要进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六不”,即: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合理使用消毒剂,科学规范采取消毒措施,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2)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作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参考产品使用说明。
(3)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配制消毒液、实施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三、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版本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四、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最新修订
一是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创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
新《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将大大推动电子凭证的在线传递和线上应用,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有利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同时要求建立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完善销毁流程,推动会计档案销毁工作有序开展。
这些新的规定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减少社会资源耗费,推动节能减排,有利于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三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需要通过广度信息聚合、深度数据挖掘、扁平网络传递,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
。电子会计档案是电子会计资料的归属,新《管理办法》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将大力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会计信息。
五、网络安全防护制度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数据加密防护:加密是防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
网络隔离防护: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扎实现的。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
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措施有哪些1、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2、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3、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4、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 5、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七、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GJB9001C-2017标准第8.5.4条款规定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防护的控制要求和措施,目的是保持生产和服务提供期间的输出符合要求。
1、防护的对象是输出。包括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也包括实现过程中的产品或服务,还包括构成产品或服务一部分的组成部分。
2、防护的范围是从组织内部诸过程,到交付到顾客的预定地点期间内的所有过程。在内部管理的同时,组织还应根据需求提出外包过程的防护要求。
3、防护形式通常包括∶标识、处置、污染控制、包装、储存、传输或运输以及保护。
4、防护的程度应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必要和适当的措施应能确保所防护的产品或服务持续满足规定要求,防止非预期失效。
组织应实施以下管理,以满足标准要求:
1、规定并实施产品和服务的防护要求。针对不同产品及防护条件,确定防护活动和方法,配置必要的防护资源。如集成电路器件的防静电要求、金属件的防腐蚀要求、精密仪器的防冲击要求以及辐射、电池的保存期限要求、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的专业防护技术和贮存场所要求等。对提供的某些服务也可能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为部队维修和试验的装备、收集的试验数据、科技情报信息等,应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护,防止损坏、失窃、泄密或未经许可扩散给第三方。组织的服务输出是数据和信息时(如网上信息、电子邮件附带的数据),应采取措施防止数据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窃、失密或丢失。
2、应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对防护的范围、内容、方法等实施控制,包括可能涉及的标识、包装、储存、处置、污染控制、静电控制、传输或运输以及保护等活动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对这些活动实施定期检查,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1)标识∶ 应建立并保护好有关产品防护(包括安全警示)的标识,如提示防碰撞、防雨淋等;本条款所说的标识是指产品的防护标识,不同于8.5.2条款中产品的标识。
(2)处置:通过技术处理的方法达到防护的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达到防护目的或提高防护效果,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如金属零件表面涂防锈油进行油封处理等。
(3)污染控制∶通过某种渠道的物质传递、交叉污染对产品或服务性质产生影响,对这种传递和交叉污染进行控制,如建立隔离制度,在超净化间内装配等。
(4)静电控制∶ 主要是控制静电产生,包括∶选择适宜的材料,减少摩擦或接触频率,接地或屏蔽等措施。
(5)包装∶按照设计中确定的要求,选择使用有利于产品搬运和贮存的包装方法包装材料。
(6)贮存∶具备适宜的贮存场所,帐物相符,贮存环境和设施条件与产品要求相适应,产品保存期限得到控制。
(7)传输或运输∶在产品的传输或运输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的特点使用适当的设备、传输或运输工具、方法和人员,必要时需要制定传输或运输方案的规程,以防止产品在生产、交付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因运输或传输不当而受损。
(8)保护∶通常考虑外界的各种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如防碰撞、防雨淋、防锈蚀等,确保产品实现直到交付给顾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产品质量不受到损坏。
八、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一)网络主权和战略规划
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此,草案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作为立法宗旨,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同时,按照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设专章对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重要领域网络安全规划、促进网络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规定。
(二)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保障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草案主要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包括: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及时向用户告知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持续提供安全维护服务等。
二是,总结实践经验,将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测制度上升为法律并作了必要的规范。
三是,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服务的安全审查制度,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审查。
(三)网络运行安全
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必须落实网络运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据此,草案将现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要求网络运营者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防范等措施,履行相应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
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保障民生,草案设专节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作了规定,实行重点保护。范围包括基础信息网络、重要行业和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军事网络、重要政务网络、用户数量众多的商业网络等。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办法的制定、负责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支持等作了规定。
(四)网络数据安全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数据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数据利用至为重要。为此,草案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防止网络数据被窃取或者篡改。
二是,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获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
三是,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确需在境外存储或者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五)网络信息安全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活动作了原则规定。草案坚持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确立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一是,确立决定规定的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即网络实名制,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可追溯。
二是,明确网络运营者处置违法信息的义务,规定:网络运营者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三是规定,发送电子信息、提供应用软件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
四是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需要,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可以要求网络运营者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五是,赋予有关主管部门处置违法信息、阻断违法信息传播的权力。
(六)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为了加强国家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草案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情况通报工作。
二是,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三是,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及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四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对网络管制作了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九、网络安全管理的防护方法
uGB/T 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uGB/T 25058-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uGB/T 25070-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u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uGB/T 28448-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uGB/T 28449-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uGB/T 36958-201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管理中心技术要求》
十、网络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为了加强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合理维护财产免受不必要的损失,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顺利前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猪场安全生产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防控为主方针,贯彻落实经理负责制,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管生产要管安全原则,生产要遵循安全需求,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3对安全生产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员工应给予报酬,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负责人应认真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人,违反国家刑法、法律、法规的,应提交国家执法机关论处。
1.4猪场安全生产包括锅炉、污水处理厂、配电室、用电、电力设备机械、高空作业、施工等安全生产、作业;另一方面,指食品安全、牲畜出口安全、行驶安全、防疫安全、雷击等。
1.5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安全生产方面,任何人都提出异议,猪场领导、各部门主任、主管要相当重视,采取预防措施。
2、机构与职责
2.1猪场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全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组长:分公司经理、副组长:猪场副社长或社长助理、成员:办公室主任、生产技术部主任、各部门主任、会长。其主要责任:全面负责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2.2各部门主任、主管负责总部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安委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
2.3安全生产负责人的区分:第一负责人是社长、主管经理,第二负责人是各部门主任、主管,第三负责人是直接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负领导责任,第二责任人负管理责任,当事人负直接责任。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划分三级责任人的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2.4猪场各部门主任、主管职责
2.4.1上传上级指示和基础状况,进行信息反馈。
2.4.2总结推进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协助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2.4.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现场指导生产中的劳动保护工作,遇到特殊紧急不安全情况时,有权命令停止工作,并立即向领导报告研究处理。
2.4.4各部门严格管理和制定特殊职业的安全制度,由专家负责。例如柴油、锅炉、配电室、污水处理厂、扶手拖拉机等。
2.4.5各部门要经常督促、检查本单位职工是否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工具等安全检查,做好保养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做好原始材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
2.5员工在生产、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重视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发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报告领导,迅速排除。
3、教育与培训
3.1新员工、自由职业者、外出劳动者、实习者必须进入安全生产的二级教育(部门、操作岗位)。对于改变职业的员工,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教育。
3.2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分为思想、法规、安全技术教育3种内容:
3.2.1思想教育,主要是正面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选择典型事故进行分析,从事故政治影响、经济损失、个人受害结果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3.2.2法规教育主要指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
3.2.3安全技术教育包括生产技术、一般安全技术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其内容主要是猪场安全技术知识、特殊职业知识、消防、防疫、卫生知识。专业安全技术训练,如锅炉等压力容器、电焊、易燃易爆(沼气)、化学药品、有毒有害物品、车辆等特殊职业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训练,国家有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独立操作。否则,发生事故,分公司不负责任。
4、设备、工程建设、工地。
4.1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疾病运行,正确使用,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旧设备,必须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4.2电器要有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要好,尤其是移动式电器,要经常检查,发现有裂纹,一定要请专业的维修人员维修才能使用。
4.3新建、改建、扩建、转移生产现场、技术改造工程,必须安排劳动保护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生产(简称三同时)。
4.4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牢固、安全的通道平坦、光滑为生产设置的洞、壕沟、池塘、台阶、升降口等危险场所,需要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4.5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工作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十一、网络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于1987年10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根据2008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后,200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3号重新公布,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3号公布《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决定该《条例》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并决定1987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3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 理温家宝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做如下修改:
一、将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公路建设资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筹集:国家和地方投资、专用单位投资、中外合资、社会集资、贷款和车辆购置税。”
二、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一条,删除该条中有关设立“公路征费稽查站卡”的规定,并将这一条修改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路主管部门可以在必要的公路路口、桥头、渡口、隧道口设立收取车辆通行费的站卡。”
三、删除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三十五条。
此外,对其他条文的顺序做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