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包括),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5-18日讯:
一、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
通常把应急响应分成个阶段的作,即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报告和总结等阶段。
1. 准备阶段
在事件真正发之前应该为事件响应做好准备,这阶段分重要。准备阶段的主要作包括建合理的防御/控制措施,建适当的策略和程序,获得必要的资源和组建响应队伍等。
2. 检测阶段
检测阶段要做出初步的动作和响应,根据获得的初步材料和分析结果,估计事件的范围,制订进步的响应战略,并且保留可能于司法程序的证据。
3. 抑制阶段
抑制的的是限制攻击的范围。抑制措施分重要,因为太多的安全事件可能迅速失控。典型的例就是具有蠕特征的恶意代码的感染。可能的抑制策略般包括: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提系统或络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关闭服务;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4. 根除阶段
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并彻底清除。对于单机上的事件,主要可以根据各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具体的检查和根除程序进操作;但对于规模爆发的带有蠕性质的恶意程序,要根除各个主机上的恶意代码,是分艰巨的个任务。
很多案例表明,众多户并没有真正关注他们的主机是否已经遭受侵,有的甚持续年多,任由其感染蠕的主机在络中不断地搜索和攻击别的标。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各络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或者是在些商业络中,络管理员对接到络中的和户没有够的管理权限。
5. 恢复阶段
恢复阶段的标是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络设备彻底还原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作应该分,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丢失。另外,恢复作中如果涉及机密数据,需要额外遵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对不同任务的恢复作的承担单位,要有不同的担保。如果攻击者获得了超级户的访问权,次完整的恢复应该强制性地修改所有的令。
6. 报告和总结阶段
这是最后个阶段,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标是回顾并整理发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把所有情况记录到档中。这些记录的内容,不仅对有关部门的其他处理作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将来应急作的开展也是常重要的积累。
二、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包括
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完整的应急管理过程应包括预防、响应、处置与恢复重建4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过程。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要求采取有力的应急管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突发事件的升级和扩大。
三、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有哪些
应急响应等级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一级为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是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行动。应急方户准备的一种,编制应急方案,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行动作出规定,有秩序的进行救援,以减少损失。所以,本单位的人员对应急方案必须熟悉。应急方案实际就是一个程序,应符合本地区实际,必须有可操作性,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急响应阶段程序是什么
答:属于应急恢复阶段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五、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阶段有哪些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六、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度
会议强调,各级防指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到整个防汛救灾工作中,始终绷紧防洪安全这根弦。要针对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等抗洪时间长、地域广、压力大等特点,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落细落实巡查排险工作;
针对近期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强降雨,落实风险隐患巡查,严防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出险以及城市内涝,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确保安全度汛。要落细落实应急联动机制,特别是组织县乡建立健全短临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充分利用好气象部门极端天气短临预警信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七、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任务是什么
应急管理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政府的应急职能部门,必要时需要多部门联动并协调合作。因此,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与政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相匹配的应急体系。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社会公众的基础作用。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同时,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准备。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及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向社会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域的突发事件,应快速组织相关应急职能部门联合行动,控制事件继续扩展。 4、资源协调。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的基础,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生后的迅速扩散以及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的特点,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及时指挥和组织群众
八、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组织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个方面?
保护断点,即保存下一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就是把这个地址送入堆栈。
寻找中断入口,根据5个不同的中断源所产生的中断,查找5个不同的入口地址。 以上工作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与编程者无关。 在这5个入口地址处存放有中断处理程序(这是程序编写时放在那儿的,如果没把中断程序放在那儿,就错了,中断程序就不能被执行到)。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返回:执行完中断指令后,就从中断处返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
九、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分为几个等级
高温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达35℃或者升至35℃以上。
(二)高温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
(三)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四)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工作内容
急准备很多:意识、机构、机制、预案、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和应急物资配备都是属于准备阶段的工作。
应急响应要点说简单的就是2个词:救人和救灾。救人为第一要务,要抢速度。救灾就是减少事故影响(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如火灾、伤害事故)或者控制灾情(比如一些疫情只能控制)。
十一、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分总则,分类和内容,预案编制,审批、备案和公布,应急演练,评估和修订,培训和宣传教育,组织保障,颁发日起施行。
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指政府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制订的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联合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相邻、相近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间信息通报、处置措施衔接、应急资源共享等应急联动机制。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