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舆论公关 > 正文

我国关于毒品的法律法规

时间:2021-04-17 06:36
本文关于我国关于毒品的法律法规,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4-17日讯:

1.我国现行禁毒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 《禁毒法》《戒毒条例》《强制戒毒办法》《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黄素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的决定》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于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共计七章七十一条。

2、戒毒条例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7号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其是为了规范戒毒工作。 3、强制戒毒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法规。

根据《戒毒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自2011年6月26日起废止。 4、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于1995年6月18日由卫生部发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该办法。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毒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制戒毒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2.我国有关毒品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

3.我国关于毒品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禁毒法》

《吸毒检测程序规定》

《SN/T 2603-2010 出入境人员毒品检测方法》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反兴奋剂条例》

《民航招收空勤人员尿液毒品检测管理规定》

我国关于毒品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检测及强制检测《禁毒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

《吸毒检测程序规定》,为规范公安机关吸毒检测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4.我国有关毒品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用简单罪状的方式规定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人只实施其中一种行为,因此本罪名又可以作为选择性罪名分解使用。

制造毒品罪便是该条规定的四种选择性罪名之一。 根据1994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制造毒品,是指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或者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

具体来说,制造毒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将毒品以外的物作为原料,提取或制作成毒品。如将罂粟制成鸦片。

二是毒品的精制,即去掉毒品中的不纯物,使之成为纯毒品或纯度更高的毒品。如去除海洛因中所含的不纯物。

三是使用化学方法使一种毒品变为另一种毒品。如使用化学方法将吗啡制作成海洛因。

四是使用化学方法以外的方法使一种毒品变为另一种毒品。如将盐酸吗啡加入蒸馏水,使之成为注射液。

五是非法按照一定的处方针对特定人的特定情况调制毒品。 关于制造毒品罪,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1.毒品是否以“违法性”为条件? 违法性是毒品的一个特征或属性,在不区分合法与非法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认定某一物品是药品还是毒品。

例如医生根据病情需要为他人提供吗啡,符合有关规定,是提供药品;如违反规定,供他人滥用,则是提供毒品。也就是说,“毒品”之“毒”,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其危害性,而在于其违法性。

法律的否定性评价是极其明显的:同一物品,来自于医院或者根据处方到药店购买的,是药品;来自于非正常渠道的,是毒品。因此,某人为治病而到药店买药,人们不会评价为买毒品,但是,如果医院、药厂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非法地加以出售,则所有人都可以认识到,这是一种“毒品”交易。

因此,要确定案件中的物品是否刑法所规定的毒品,通常必须进行化学鉴定,并看起是否违法。 2.分装毒品是否属于制造毒品? 分装毒品,是指将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毒品进行分割,并装入一定的容器(量的精制)。

有学者认为,分装毒品属于制造毒品。但本人认为,这要结合行为人的目的来看,如果行为人分装毒品是为了便于自己吸食,应当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如果行为人分装之后进行贩卖,则应当定贩卖毒品罪;如行为人分装毒品是为了帮毒品犯罪之人,则应根据毒品犯罪所触犯罪名进行定罪处罚。

3.是否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制造的是毒品? 应当要求行为人认识自己制造的是毒品,这是坚持主客观统一原则的要求。也就是说,构成制造毒品罪,必须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制造的是毒品。

如果没有认识到是毒品,即使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制造毒品,也不能构成制造毒品罪。但是,本罪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是毒品,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毒品的名称、化学成分、效用等具体性质。

而且,不管行为人是认识到肯定是毒品,还是认识到可能是毒品,都属于认识到是毒品,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当行为人不承认认识到自己制造的是毒品时,可以根据制毒的场所特征、制毒采取的方式等推定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制造的是毒品。

不过,推定应当慎用。 4.如何区分制造毒品罪的既遂与未遂? 制造毒品罪既遂和未遂的判断标准因为制造毒品行为类型不同而有不同要求。

具体来说: (1)将毒品以外的物作为原料,提取或制作成毒品的制造毒品罪 对于这种制造毒品行为,只要行为人实际造出了毒品,无论实际上造出多少、纯度高低、质量优劣,均应当以制造毒品罪的犯罪既遂论处。但是,如果由于原料质量、配剂、技术、设备、资金及其他因素等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制造成功或尚未制造成功即被查获的,均属于犯罪未遂。

但对于存在工序地点分工而在前几道工序加工地点被抓获的,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 另外,对于行为人以为自己所使用的原料与配料能够制造出毒品,但客观上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毒品时,根据通说,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不能犯未遂)。

但是,如果从行为的客观性来看,由于其欠缺制造毒品的客观要件,本人认为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而应认定为无罪。 (2)将毒品进行精制的制造毒品罪 根据初始毒品和精制毒品是否同一行为人所制造,这种制造毒品行为的既遂标准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初始毒品和精制毒品均为同一人制造。

在这种情况下,对初始毒品的精制行为属于整个制造毒品行为的组成部分,无论行为人是否制成精制毒品,均以制造毒品罪既遂论处,而不能认定为犯罪未遂。 b.初始毒品和精制毒品不是同一人制造。

实践中,经常有行为人从他人处获取初始毒品试图制成精制毒品销售牟利,或者应初始毒品所有人之邀,将初始毒品精制以获取“加工费”等情形,其共同点在于初始毒品并非精制毒品者所造。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行为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制成精制毒品的,应以制造毒品罪未遂论处;如果制造出精制毒品,无论数量多少、纯度多大、质量如何,均构成制造毒品罪既遂. (3)使用化学方法使一种毒品变为另一种毒品的制造毒品罪。

理论上同第(2)种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未遂认定标准一样。 (4)使用化学方法以外的方法使一种毒品变为另一种毒品的制造。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毒品的有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 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刑法》具体规定了1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等。

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五十一条 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

第三百五十二条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扩展资料

一般吸毒行为会被强制戒毒,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禁毒法》

而一般的吸毒者,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其法律地位既是违法者,也是被救助者,对于吸毒人员,应该给与更多的挽救和帮助。如果吸毒人员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将不予处罚。对吸毒成瘾人员要进行戒毒治疗。

《禁毒法》第三十八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我国关于禁毒最早的法规

答案为C、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1950年2月24日 政务院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宣布从《通令》发布之日起,全国各地不许再有制造、贩运及销售烟土毒品之情事,犯者不论何人,除没收其烟土毒品外,须从严治罪。对散存在民间之烟土毒品,限期交出,如逾期不交者,除查出没收外,并按其情节轻重分别治罪。

完全肃清鸦片烟毒发生在1952年新中国开展全国禁毒运动。

关于严禁鸦片的通告和肃清鸦片烟毒均不是关于禁毒的法规,所以我国关于禁毒最早的法规是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扩展资料: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禁毒法》和《戒毒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条例》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597号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7.禁毒法律法规条款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三条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国家鼓励对禁毒工作的社会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禁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缉毒技术、装备和戒毒方法。 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条国家鼓励志愿人员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和戒毒社会服务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志愿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章毒品管制 第十九条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

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铲除。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铲除,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种植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

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国家重点警戒目标。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或者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等警戒区域的,由警戒人员责令其立即离开;拒不离开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二十一条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进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第二十三条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

我国关于毒品的法律法规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投资及资产处置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