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中日关系在华投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25日讯:
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投入了几成兵力
一半不到。
400万是包括了所有伪军所统计的数据。日本派来中国的军队,不可能全部一直呆在中国的。
日本还有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按照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数据,纯日军伤亡为约81万8,074人。
但在太平洋战争,日本957,186人阵亡526,149人受伤。所以就伤亡比例来说。
日本在中国投入的兵力平均不到一半,但最多时,一定超过了一半。 甚至日本大部分陆军师团都来过中国,但在最后都派往其他地方去了。
比如日本第一师团至第十师团,除了第三师团,一直呆在中国外,其他的在最后都被派往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所以你那两个同学说的,基本也都对,二战后期是一半不到,二战前期,基本都来过中国。
2.后金融危机时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机遇与展望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
但是,世界经济回暖、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日本民主党新政权“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为后危机时代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低迷的日本对华投资可望走出低谷。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与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并称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
日本对华投资不仅在两国经贸合作的链条上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也成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在不断扩大的日本对华投资的带动下,两国经贸关系业已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
目前,在华的2万多家日资企业采取与中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或设立独资企业等各种形式在中国进行经营,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经济。随着日本对华ODA的结束,日本民间企业对华投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值得中日两国政府和企业界高度关注。目前,中国国内、日本国内形势以及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为日本对华投资带来新的机遇,后危机时代的中日经贸合作将在新的起点走得更好。
当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特征表现为,在以往以制造业为主的投资基础上,对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份额在增大。可以说,这种动向反映了中国在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巨大的“世界市场”潜力。
加入WTO后,伴随着中国的市场开放,日本企业开始相继进入零售批发业、金融领域以及其他服务领域。也就是说,对华投资正在从以往的“以制造业为主的投资”转向“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并存的投资”。
后危机时代,制约日本对华投资的因素有些在消失,有些在减弱,而刺激日本对华投资的因素在增强,机遇大于挑战,处于低潮的日本对华投资可望走出低谷,2009年下半年已出现了好兆头。 1.日本对华投资的新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目前,中国国内正在积极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人为本,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经济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正在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转型。
在这种大方针的指导下,将会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对引资更加慎重,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很难进入沿海地区,这对外商投资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外商投资质量会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小,随着新投资领域的出现,投资空间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这又为,日本对华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目前,金融危机的杀伤力在减弱,在各国政府实施的积极的金融财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终于出现了转机。
日本经济出现了平稳的恢复势头。2009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第二季度为2.3%,第三季度为1.3%,但仍有变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也出现复苏苗头,但市场依旧疲软;中国实现“保8”目标已无悬念,但完全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
源自美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频遭打压。而且中国企业还面临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后危机时代,中日经贸合作还面临许多变数和挑战。
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发生逆转。众所周知,中日经济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中日两国的范围。
中国从日本进口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在国内进行组装,然后销往美国、欧洲等最终消费地区,这样就形成了“日本—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欧美”三角形贸易结构。尽管这种结构很不合理,加重了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需依赖度,但这种结构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日经贸合作已经和世界经济紧紧地融为一体。世界经济的复苏自然会给中日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自然也会给日本对华投资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日本对华投资出现大幅度回升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东亚共同体构想”给后危机时代的日,本对华投资带来了又一个机遇。鸠山首相提出的构筑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在构筑东亚共同体大理念的冲击下,阻碍中日经济合作的所谓“自由繁荣之弧”和“价值观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将会大大削弱,也就是说,制约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不利政治因素在下降。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提出,意味着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更加重视中国。
民主党新政权执政后,鸠山首相与中国领导人频繁会见,两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为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深入发展和日本对华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未来日本对华投资的领域与区域极其宽广。
可以说,在机电、化工、家电、服装、金融、保险等目前已经进行投资的各种领域,仍有巨大投资潜力,此外,汽车,特别是节能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电站等领域可望成为未来中长期日本对华投资的重点领域。上述领域实际上都与能源环境相关,毫无疑问,在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全球关注、温。
3.日本对中国投资状况分析
日本对华投资第三波涌动 町田胜彦认为,目前在华投资风险主要是面临中国国内的过度竞争。
另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还让一些企业犹豫。这不仅影响到日企对华技术转让,也影响到中国企业之间的转让 日本经济在持续10年不景气之后出现的增长趋势,引发了日本企业的扩张冲动,而日本首相安倍的访华更是激起了人们对日企在华投资是否会出现第三次热潮的畅想。
日本经产省通商政策局企划调查室长吉田泰彦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根据经产省的统计,今年1~10月,日企对华投资同比增加了18%。当然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日本方面的数字与中国的有些差异,譬如在制造和设备方面,中国的数字比较准确。
吉田认为,日企对华投资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要以长期观点来看。他表示,日企对华投资以前主要集中在电子方面,现在转为汽车、制造业等方面。
目前日企对华投资增幅减小了,但额度在增加。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表达了相似观点。
他告诉记者,总体趋势是,日企对华投资金额到了一个高点之后,增长速度趋缓。 他解释说,从日本方面来看,日本电子电器在2001年出现一个投资高峰之后,目前处于平缓状态。
中小企业投资由于中国人力资本高涨,于是更多关注越南等更“廉价”地区。 新投资增长点凸现 不过,在渡边修看来,今年以来,日企对华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
渡边修表示,汽车行业将是下一个新的投资增长点。7月份丰田广州投产,使相关投资总额上升了10%,而到2007年,本田面向欧洲出口的整车将在广州生产,年产量达20万辆。
另一个就是服务业。渡边修说,根据WTO规则,中国今年年末会放开包括金融、零售和批发等行业,这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投资空间。
他透露,明年日本一家大型零售企业将投资中国,三菱将投资中行,人才服务方面也会不断向中国南部地区推进。 中国的中部和环渤海地区,也已引起了日企的广泛关注。
渡边修介绍说,从2004年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青岛事务所已经开始对相关企业提供服务。而应中国商务部邀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率千家企业赴长沙参加了中部投资博览会。
不过他表示,后发地区要吸引更多的投资,必须制定出一些便于投资企业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以确保投资企业能够赢利。 吉田也表示,虽然由于对华投资的增加,日本现在甚至出现了产业空洞的论调,日本企业认识到也要吸引外来投资。
如随着欧盟东扩,日企正在积极寻找中国以外的投资机会。 不过吉田也认为,即使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不断上涨,但目前中国吸引投资的“魅力点”也还是不少。
他表示,从日企来说,纺织业本来是赤字,要生存就必须到国外投资,这是生存状况所决定的。 开拓中国市场是下一步的重要课题,原来的投资主要以出口为主,譬如汽车,现在则多用于中国市场消费。
吉田表示,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处于相对平衡的地位,消费能力和欲求将进一步提升,日本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些机会的。 另外,随着中国物流状况的改善,日企对华投资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局面,而在环境能源等方面将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他介绍,目前已经有几家企业就技术改进和废水排放与中国有关方面协商。 技术转让不是投资障碍 渡边修认为,目前日企对华投资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投资过热,一个是技术转让。
他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出现过剩投资倾向,另外像钢铁、铝等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也让一些企业在决策时产生犹豫。 不过,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房有对“投资过剩”却有自己的解释。
他在日前举行的日中经济讨论会上说,汽车行业没有绝对过剩,只是结构性的相对过剩。 他表示,从产能、保有量(目前国内为1000多万辆)和市场需求来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随着道路的改善、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的汽车生产销售将有更充足的发展动力。他预计,到2012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5000万辆。
关于技术转让,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表示,中日经济发展不同,中国是快速和粗放的,日本是细致缓慢的,日本企业应深入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这个前提就是要开放,包括技术。 渡边修认为,技术转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自然会进行,这不会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
他表示,海尔在和三洋合作过程中关于技术转让产生过一些不愉快,也有人认为丰田进入中国较晚是不肯转让技术,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 他个人认为,丰田是个很谨慎的企业,它没有看到成熟的市场是不会投资的,这种状况与它对欧盟投资一样。
后来,随着中国家用车市场的发展,于是丰田开始进入。据说丰田普瑞斯将在中国本土生产,相关技术也会转让过去。
渡边修告诉记者,从统计来看,外企对中国技术转让最多的经济体是欧盟,但从单国来看,对中国技术转让最多的是日本。 渡边修说,把旧的已有的技术带到中国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不利的,必须把所有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但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得不够好,让相关企业产生困惑和犹豫。 他表示,在中国改善知识产权保。
4.中日关系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解读福田访华:中日经济关系有望进一步回暖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即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对于这次访问,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助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江瑞平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福田首相访华将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中日经济关系有望进一步回暖。
江瑞平长期研究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在他看来,中日双方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值得关注的。
他分析说,最近几年的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冷经热”阶段。从二00一年到二00三年,中日政治关系陷入冰冷状态,但并未对双方经济关系造成过大伤害,中日贸易递增的态势非常明显。在此期间,日本始终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第二阶段是“政经双冷”阶段。从二00四年开始,中日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迅速下降。从这一年开始,日本丧失了保持了十一年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落到了欧盟和美国之后。
江瑞平说,中日经贸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经济关系转冷的趋向必然受到两国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当前两国明确表示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避免对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造成破坏。
他表示,此次福田首相访华,是二00七年中日外交的“收官之作”,将再次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契机,双方此前达成协议的“战略互惠关系”,也可能由此得到加强。
曾有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在两国经济关系中,中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要,而日本对中国越来越不重要。对此,江瑞平表示,这种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
他指出,的确,中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要,对华贸易、投资,在日本总体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说日本对中国越来越不重要,则是错误的。二00六年,中国对日贸易占中国GDP的百分之七点八,而日本对华贸易占日本GDP的百分之四点九。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存度,要高于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度。
在本月初举行的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江瑞平作为中国商务部聘请的三位专家之一参与了会议。在他看来,中日经济关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日互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直到目前为止,中日之间还没有启动双边的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江瑞平说,这种局面阻碍了东亚的整体区域经济合作,中日双方应在这一领域展现智慧。
对于中日经济关系今后的发展,江瑞平认为,二者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对方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本国国内,因此两国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及时协调和沟通。“这可能是未来中日经济关系中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领域。”江瑞平说。
5.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中日经济关系的新态势 参考 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形成越来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准确把握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最新态势,有助于客观评价中日关系的重要性。采取切合实际的对日政策。
双边经贸往来持续扩展 近期中日政治关系虽出现严重问题,经济关系也受到一定损害,但双边经贸往来依旧呈现全面扩展之势。 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连创新高恢复邦交正常化后,中日贸易显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动幅度较大,好的年份可以达到50%以上的增长率,坏的年份又会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日贸易开始形成稳定增长的势头,1990年~2000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四倍多,波动幅度也明显缩小。
尤其是最近几年,中日贸易稳定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巩固,连年刷新记录。2002年达到lOl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2003年达到1335.7亿美元,增长3 1.1%;2004年更达1678.9亿美元,增长25.7%。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预测,2005年中日贸易有望突破1900亿美元。 日本对华投资剧烈波动后又迅速回升 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此后出现剧烈波动,合同金额从1996年、实际使用金额从1 997年开始急剧萎缩,到2000年竞比历史高点减少了2/3以上。
但在最近两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显现迅速回升的势头,2003年和2004年实际使用金额连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50.5亿美元和54.5亿美元。 经贸往来领域不断拓宽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传统经贸往来持续扩展的同时,近年中日经济关系又扩展到了一些新领域。
如中国企业开始探索对日投资、中国企业开始着手在日本上市、日本民间金融机构扩大对华贷款、日本股民开始投资中国企业股票等。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伴随双边经贸往来的持续扩展,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面交融之势。
对华经贸关系在日本总体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日本对华经济依存度随之显著提升 如对华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到2000年已提高至6.3%,2004年更升至13.1%,短短四年中提升了6.8个百分点。来自中国的进口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到2000年已达到14.5%,2004年更升至20.7%,从2002年起,中国大陆即开始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在出口方面,中国大陆的地位虽仍不及美国,但若把对中国台湾和香港两地的出口与大陆加在一起,目前同样也超过了美国。2004年日本对美出口1267.5亿美元,而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出口加在一起则达15 11.8亿美元。
2004年日本对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的贸易总额达2050.5亿美元,已明显超过了其对美贸易总额l 891.6亿美元。 此外,中国已日益成为日本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改善经营环境、提升盈利水平的首选对象。
2003年度在日本总体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9.2%的情况下,对华直接投资却急剧增长了65%。结果使对华直接投资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一下子提升了3.9个百分点。
2004年度上半期(4-9月),对华直接投资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申报总额的比重达到14.6%。 从2002年起,日本经济开始步人新一轮周期回升阶段,且此次经济回升同样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出口来带动的。
而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又是日本出口持续扩大的主要动力。 2002、2003和2004年,日本出口贸易分别增长了2.6%、13.O%和20.3%,其中分别有2.2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是通过对华出口来实现的。
考虑 到日本对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有很大部分转口到了内地,因此对华出口对日本出口贸易增长的贡献率更高。 中国对日经济依存度虽有所下降。
但对日经贸往来仍在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方位展开和对外经贸关系的日趋多元化,对日经济关系在中国总体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对日贸易在中国外贸中所占的比重在2000年尚为17.5%,到2004年已降至14.5%。 到2004年,日本长期保持的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已被美国所取代。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对日经济依存度的相对下降,绝不意味着对日经济关系在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已变得无足轻重。实际上,对日经济关系不仅在过去很长时期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发挥过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同样也离不开对日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
据测算,目前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高达920万人,2004年日资企业缴纳的税收约达人民币490亿元。 在区域和全球经济层面的高度依存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不仅体现在上述双边层面,也体现在区域和多边层面。
中日两国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应对全球经济风险层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近期也呈强化之势。 在推进东亚经济合作方面相互依存 中日两国都在积极参与。
和推进东亚经济合作,东亚经济合作也离不开中日两大经济体的积极参与,目前日本和中国分别占东亚(10+3)经济总量的61.6%和20.1%。中日两国在参与和推进东亚经济合作方面,同样存有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离开对方的配合和支持,双方都不可能顺利实现自己的合作目标;没有双方的。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