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胜一败关键在于?,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27日讯:
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妥协求和,终致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则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尤其是中共坚持抗战的结果。
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不仅没有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反而压制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抗日斗争;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前清政府毫无准备,战中一味避战坐失主动权,消极被动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分别开展阵地战、游击战,战术因规模、地理位置、双方实力对比等具体因素而灵活多变。
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欧美列强因在华利益矛盾重重而纵容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随着二战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以建立,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英等盟国及世界进步人士的有力援助。
5.结果、影响: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引起了空前的民族危机;抗日战争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战中废除了一些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并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性的一步。
甲午海战要是炮弹量充足,可以打败日本吗?
这个问题很搞笑。
首先,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缺乏炮弹的说法兵不成立。以定镇这两艘姊妹舰为例,本级舰共四门主炮,每炮备弹50发,所以两舰出海一共得携带400发12寸炮弹。
而整场海战下来,定镇两舰总共消耗200多枚12寸炮弹,平均下来一艘战舰也就消耗100多枚炮弹,平摊到每门炮就是消耗炮弹25到30枚的样子。同样还有来远舰的炮弹消耗数据,来远在战后共消耗210炮弹30余枚,平摊到每门主炮就是15枚的样子,而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来远曾经退出战场损管自救,只有定镇打满全场。
这也和定镇舰炮射速对得上,因为包括定镇在内北洋海军大多数战舰都是架退炮,开火后不能自动复位,而且复位后需要重新根据测算部门测算的距离、航速、方位角、仰角等数据调整火炮,因此火炮射速慢,射速五、六分钟一发。大东沟海战双方交火时间一共持续三个小时左右,因此定镇的炮弹消耗符合火炮射速,可以认为当时定镇不缺炮弹。
这里我们还可以看一个反例,就是济远舰的方伯谦。这哥们在战时被战士们蔑称为满海跑的黄鼠狼,战后得报告上居然消耗210毫米炮弹50多枚。乍一看单炮的炮弹消耗数量和定镇差不多,但是问题在于,定镇打满全场,而济远战时先是躲在后面不敢上前,后来又抛弃战友逃跑,在战场上不过只停留了一个多小时,还打的特别狗,怎么单炮的炮弹消耗和定镇一个数,比同样装备的来远还多。因此李鸿章认定方伯谦通过丢弃弹药的方式伪造战损,最后成为将方伯谦明正典刑的依据之一。
其次,什么是假炮弹?现代人对19世纪末的炮弹有认知障碍,因为现代人理解不了19世纪舰炮的杀伤方式。
左下角为定远级铁甲堡,装甲厚度14寸,大东沟海战日本未能击穿装甲
19世纪随着科技进步,金属冶炼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时候世界各国海军都发现一个问题,即开花弹无法击穿铁甲舰的重甲,顶多是通过洗甲班的方式杀伤表面人员。所以当时各国为了能够在海战中击穿敌方铁甲舰的装甲,普遍都装备了用于破甲的穿甲弹。
当时为了破甲有很多办法,比如说外形低矮、加装冲角的撞击舰,上图为超勇级撞击巡洋舰,10寸主炮和水线下的冲角都是为日本金刚、扶桑等老式铁甲舰量身定做的。
克虏伯穿甲弹
或者是就像上图这样,内部装砂石用来配重,也被称为实心弹。当然也有真正的实心弹,也叫钢弹。穿甲弹的主要一是击穿敌舰水线部位的装甲或者是直接在水线下开洞,造成敌舰大规模进水进而沉没;二是命中敌舰要害部位,或者破坏敌舰结构,进而击沉敌舰,或者是迫使敌舰退出战场。
所以,当时世界各国海军在炮弹装备当年都是两种,也就是穿甲弹和开花弹,两种炮弹用途不一样。对于当时中国来说,没有生产开花弹的能力,因此开花弹只能依赖于进口,所以海军官兵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开花弹,尤其是威力更大的5倍径开花弹,如果没有十分的把握命中不会轻易使用开花弹。相反日本已经可以自行生产开花弹,甚至是极为活跃(谁都不好用)的苦味酸火药装填的开花弹。因此这也说明,自主国防多么重要。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当时没有TNT,开花弹装填的都是黑火药,这导致炮弹爆炸威力小,且由于引信容易失效而造成臭弹。但是日本用的苦味酸则极为活跃,一碰就着,哪怕是击中索具、帆揽也会爆炸,引信即便是失效只要受撞击也可以爆炸。
第三、北洋海军虽败犹荣。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武装力量,是中国第一代海军,其正式名称为中华帝国海军,英文为Imperial Chinese Navy,简称ICN。
中华帝国海军旗
从目前国内外公开的资料了解,中华帝国海军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武装力量,其对官兵的要求极为严格,新招募的士兵不管是水兵还是陆战队士兵,都要求识字、没有不良嗜好且家世清白,还要求有保人做保。像《甲午风云》里面那个长毛余孽是不可能进入海军的,因为家世不清白。
海军练勇
进入海军的新兵被称为练勇,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还要求必须会英语,才能获得上训练舰的资格。在训练舰上学习海军技能,包括操炮、升帆、结揽、锅炉、测算等技能,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水兵。即便是成为水兵也不那么轻松,因为北洋海军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训练条令都是英国海军的翻版,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训练和打扫卫生,时间被排的非常满。再加上海军任务很繁重,除了训练演习就是巡视海防以及下南洋互侨。关于官兵违反军法军纪的行为,轻则就是肉刑,比如跪铁链、绑桅杆上暴晒,重则可以斩首。因此在严格的军纪和繁重的训练下,当时世界各国的同行,包括敌人日本海军都认为北洋海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武装力量。
北洋海军最后的失败,本质上就是人祸。一是当时清政府高层的政治斗争,二是清政府缺乏战略眼光,或者是没有近代化战略眼光,三是没有自主国防的意识。因此北洋海军自从1888年成军之后没有新增一条战舰,没有更新过装备,完美的错过了当时的海军革命,甚至连战舰的维护保养工作都做不到,再加上高强度的任务,战前很多战舰都处于报废的边缘。
即便如此,海军官兵还在奋力杀敌,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质。整场海战,中国海军的舰炮命中率远高于日本海军,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命中率,中国为5%,这个命中率在当时只有英国海军能打出来,日本海军大口径火炮命中率为0。海战时中国海军各舰除了济远广甲这个小队炮了之外,其余各舰都是拼命去了,即便是退出战斗也会在损管完毕之后重新投入战场,战时海军提督丁汝昌坐镇旗舰定远带队冲锋,甚至战舰被大火覆盖也不退出战斗,也没退入铁甲堡,反而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亨被打得挂出不管旗放弃指挥。
从日本公布的各舰中弹情况来看,中国海军官兵炮术不错,多次命中日舰水线、船舵、炮位等要害部位,图片不发了,反正以前发过。但是正是因为装备问题,导致中国海军火力不足,没有击沉一条敌舰。
北洋海军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日本海军都极为震撼,当时在战场外观战的外国商船也对北洋海军赞誉有加,只有中国人还在抹黑污蔑海军先烈,真特么的不肖子孙。
全文完
专题推荐:
日本(4)甲午海战(1)炮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