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马克吐温两项投资,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5-27日讯:
1.关于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Mark Twain 美国作家。
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
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
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
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 。
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
《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 表现出马克·吐温 的喜剧才能 。《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
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 :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 、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
《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
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
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
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
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
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
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
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
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
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
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
2.马克吐温的影响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在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和小说语言风格方面,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提倡创作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主张作家从自己所熟悉的地区开始,运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刻画他们的性格和灵魂。他认为,倘然作家都遵循这一原则进行创作,美国人民和美国生活的全貌便会如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只有这样,才会写出“伟大的美国小说”。
马克.吐温的风格开创了美国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先河,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马克.吐温一生著述丰富。他还写过一些同情中国移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作品。马克.吐温早年的作品情调幽默,文笔轻捷,充满了对上升时期的美国生活的憧憬;中期以后,色调逐渐暗淡低沉,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不满和失望;晚年则随着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的破灭以及个人生活悲剧德影响,作品了明显地表现出悲观与绝望的情绪,颇有命定论的倾向。
3.问一个关于尝试的事例记得那个事例是说有一个人对新发明物尝试了
是贝尔与马克吐温!一天,一个年轻人登门造访马克?吐温.来访者胳膊底下还夹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原来,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装置,需要资金来推销和大批生产这种装置.马克?吐温由于吃过新产品的亏,至今白白扔掉了近50万.因此,便想也不想地拒绝为年轻人投资,虽然年轻人只提出了500美元的要求,马克?吐温却还是摇了摇头.失望的年轻人只好起身告辞.马克?吐温在身后问了句:“年轻人,你叫什么来着?”“贝尔”,年轻人回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好,再见!贝尔!”马克?吐温随即关上了房门.现在我们知道了,年轻的贝尔胳膊下夹着的“新奇玩意儿”其实正是电话.而所有给这个新产品投资的人,日后都成了百万富翁.可用于“勇于尝试”方面。
4.马克吐温的详细介绍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5.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英文名:Mark Twain美国作家。
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
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
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
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
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
《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
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
《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
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
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
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
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
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
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8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用荒诞情节批判英国封建体制的 《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用巧妙错位的故事讽刺美国种族歧视的《傻瓜威尔逊》,歌颂法国民族女英雄的《冉·达克》,以及深刻剖析金钱腐蚀作用、暴露上等人伪善面貌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
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
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
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
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
6.马克吐温的厉励志故事有哪些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
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后来,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就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断然顿悟:自己根本没有经商的才能,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不在商场上。
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重新回到自己驾轻就熟的演讲和创作当中。他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名声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