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你如何看待滴滴亏损的状况?,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1-07-04日讯:
如果数据、垄断地位都已经获取了,还不能变现,那只能说明这个产品本质就是一个伪需求。如现在一地鸡毛的共享单车。但是其实ofo和摩拜并没有走到滴滴合并uber中国区的这一步,所以不好类比。但是,以滴滴目前的垄断地位和实实在在的需求,可以预计亏损的状况是暂时的,背后资方的压力和野心,才是造就目前亏损的局面,基本盘、政策压力、合作方的怨言,这都是有办法解决的。滴滴类比的应该是亚马逊,亏损20年亏损成了世界首富。
滴滴应该为这次的事件承担什么责任?
“滴滴”这次犯下了大错,但“罪不至死”。毕竟“滴滴”为千万大众出行,百万车主生存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已引领了新时代的出行潮流。然而,“滴滴”系统性整改,高层管理转变思路却势在必行。
从问题阐述及官方媒体的报道来看,“滴滴”顺风车乘客被害事件中,“滴滴”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充分暴露出“滴滴”在管理上的重大漏洞和失责,显示出“滴滴”在安全防护方面没有及时整改,并未吸取几个月前的顺风车“空姐被害”事件的教训。如果“滴滴”公司长此以往,不排除“倒闭”的可能性。
“滴滴”诞生于低价出行,并且给车主大额补贴的时代背景。随着“滴滴”市场占有率扩大,在收购“优步”之后,垄断了90%左右的网约车市场。“滴滴”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一方面得益于“烧钱”,另一方面依赖降低车主加盟的门槛。
在“滴滴”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开始了“店大欺客”的旅程。滴滴CEO程维最近表示,“滴滴”现在涨价就是你们还前两年补贴的债。另一方面车主的奖励补贴时多时少,收入逐步降低。如今司机和乘客两个方面,都对“滴滴”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
上述现象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滴滴”已经形成垄断。对此交通管理部门亦有责任,先是打压网约车,后是放任“滴滴”等公司,没有形成管理的有效性和延续性。2017年7月28日,网易财经报道:“商务部就滴滴优步合并涉嫌垄断一事已进行过多次约谈”;虽然时隔一年还没有下文,但由此表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垄断”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
“滴滴”目前还是没有解决好车主监管以及入职门槛两大焦点问题,这两大痛点的解决,涉及到“滴滴”的核心利益。因为对于车主管控“过严”以及入职门款过高,均会导致司机流失,影响“滴滴”的“垄断”经营。
如果“滴滴”漠视社会责任,继续现在的经营模式,市场对此毫无办法。但是,“滴滴”的社会声誉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负面因素积累多了,“倒闭”或者被取代是迟早的事情。
欢迎批评指正,敬请点赞关注,顺祝周末快乐!
专题推荐:
这次(6)滴滴(11)承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