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舆论公关 > 正文

吴祚来:公知为何被污名化

时间:2021-07-13 05:10
本文关于吴祚来:公知为何被污名化,据亚洲金融智库2021-07-13日讯:

吴祚来公共知识分子似乎是一个新概念。一般认为,那些高校或研究机构或民间学者,当他们更多地关注公共事件,关心社会进步,批评或问责政府或公权力时,可以被视为公知。公知一方面区别于书斋知识分子,所谓书斋知识分子,往往板凳一坐十年冷,致力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对现实社会很少关注,或从不发言;公知还区别于服务于政府的研究学者,这些研究学者更多地替政府的政策考量,为政府出谋划策,但他们局限于政府的现时政策,如果他们有公共关怀的话,也是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实现,而难以以个人名义独立发言。 现在有机构每年都会评选全球百名公知,或华人世界百名公知。通过这些机构的评选,也让我们对这个群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期,需要知识分子走出书斋,或离开政府本位,站在公共利益角度,思考社会改革与发展。所以,中国的公知更受人关注。 公知受到尊重的同时,也受到批评与指责,譬如公知沽名钓誉,公知光说不练,公知有自己的图谋,等等。但公知与知识界一样,观点有左中右,素质也分上中下。公知既有精英,也有草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屈从于利益集团或政府的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发言,以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公共利益。 人类的财富最难共有,但人类的知识最能共享。公知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人类最早的公知应该是巫祝一类的通天地神灵的人,他们为人们释疑解惑。后来人类理性精神提升,就有了第一批思想者,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当然马克思、恩格斯还有胡适、鲁迅也都应算作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不仅体现于书斋学术,更有影响社会现实的力量,甚至他们致力于学术,就是为了直接影响公共社会。 有人认为公知被污名化,是公知群体出了问题,但我们要知道,公知从来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群体或团体。任何一个网络或媒体上发言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人,都可被视为公知。对公知的污名化完全是网络社会无底线造成的,即当一个名词的概念还没有厘清,就开始将其妖魔化,如同还没有搞清自由主义是什么,就将自由主义视同自由散漫的代名词,进行泛批评指责。有时候,为了批评公共知识分子,又不得不抬出专业知识分子,认为他们说话更具专业精神,更掷地有声。这就可笑了,当专业知识分子站出来维护公共权益,以自己知识奉献公共社会时,他就已然是公知了。因为他不再是纯粹的书斋知识分子。 公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广场上的发言者,他针对公共社会问题发表独立见解。通常,有专业背景的公共知识分子更具权威性,也更有影响力。网络生态也为草根一族提供了成为公知的可能性,他们通过网络学习与思考,也日益进入公共话语领域,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影响力。 面对那些关注社会进步的公共知识分子,我们要区分具体问题、具体人来加以具体对待,切勿对一个新的名词概念进行污名化。污名化概念的行为,除了说明理性与智力亏缺,还说明对他人缺少应有的尊重。


专题推荐:为何(4)污名(1)吴祚来(1)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公关传播的基本要素 ·下一篇:公关礼仪案例
为何(4)污名(1)吴祚来(1)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版权所有
  亚洲金融智库网主要提供风险管控,网络安全,舆论公关,金融法务,金融培训等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