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有哪些,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05-20日讯:
您好!我国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有哪些?
1、健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
我国应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环境应急方针,推进我国应急管理逐步走向综合防控和预警应急管理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国家和地方应急机制建设,实现我国应急管理模式从注重应急处置向预防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的转变、从单项应急管理体制向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2、确保国家环境安全功能,建立区域性环境应急管理合作体系
我国应在正确处理好与中央、军队、武警的关系的同时,还应建立跨省的区域应急合作体系,确保国家环境安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3、引进环境应急管理新理念,培养敏锐的应急管理意识
环境应急管理的新理念应从过去以部门为主的单项处置向企业统一指挥协调、部门配合的综合应急管理转变,实行组织、信息、资源三者统一的综合应急管理;从过去重视已发生事故的处置向预防、处置和善后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转变,特别要重视以预防为主。
4、完善和健全应急法规体系,加强预警环境应急管理的法律保障
首先,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办法和要求,严格贯彻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报告制度、组织制度、程序规范、应急措施、善后处理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统一目前的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机制.。其次,通过法律及各项政策法规,对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予以法律保障;同时规范各级主体的行为,明确责任,加强日常的危机管理和防范。
5、建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环境应急管理计划
建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应急计划,逐步完善应急规划和应急预案体系,处理好危机时应急管理和常态管理中的应急管理的关系,提倡“事先预警应急管理”模式。在规划中各种应急规划应综合起来,与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做到常规管理与危机应急管理的结合。
6、建立常设性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
在全国整体战略层面上,建立健全具有决策功能、常设性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和地方应急中心。其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再者,在省、市、县地方各级企业层面上,实事求是地设置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组织形式及职能。此外,建设国家应急事件案例库和应急培训中心,培育应急管理专家,实现危机管理中决策者与专家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
7、构建环境应急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系统,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提高社会整体的应急能力
全民参与主要是进行预防教育,对规划和预案编制的参与、建立应急自主组织和加强社区应急建设。我国许多城市已组织开展了城市应急宣传教育和预案演练活动,编写城市应急自救手册,鼓励公众参与、完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
8、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信息机制,建立应急信息管理国际合作平台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多元的信息系统,确保多元信息系统的常规运作。同时确保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信息管理中心,确立信息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鼓励民众和社会团体参与应急管理。积极加强与国外主要国际组织与媒体的合作与交流,确保各项政策得到国内外各个方面的准确理解。
谢谢阅读!
专题推荐:
哪些(3427)措施(362)应急(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