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汽车公关做什么?”系列之五,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2-11-28日讯:
品牌不是奢侈 到现在,我还坚持一个观点:中国汽车没有品牌,只有牌子。 首先看一下我的品牌分析: 我认为,真正的品牌是由两个基本部分来组成的,一是表面的部分,通常是可见可感的、直观的内容,代表一个品牌的外在形象,一般包括几个要素: 牌子,这一要素是最基本的,实际对于多数品牌来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商标,它的基本作用是便于识别。 招牌,这一要素比牌子又要高一层次,它是一个牌子的通常表现方式,其基本作用是吸引力。 第三个要素就是视觉效果,比如,以我们的同行蓝色光标为例子,它就是一个蓝色的视觉效果。 第四个要素,其实已经开始涉及到“品”的内容了,就是“出牌”,和我们经常所说的策略是相同的。比如,我们提到大众,有一个概念是深入人心的,那就是大众从来不降价,这是大众的一个策略,其实也就是大众的策略。 再比如,提到吉利,是个什么概念呢?有人会认为,这是民企造车的概念。当然,还是会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便宜的汽车的概念。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个品牌的“表”。那么,一个品牌的“里”又包括哪些要素呢? 我觉得应该有这么几个要素: “品”是由三个“口”组成的,它首先代表的是积累。一个品牌的诞生不是一天两天,出几个产品,做几个广告什么的,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很长时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积累形成的,而且这种积累还包括文化的积累。 积累的结果是形成价值,这是“品”,也是品牌的核心要素之一。 那么价值这个核心要素,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觉得,首先是品质,其次是有本质的,而非肤浅的内涵,然后是无论是来自历史的积累,还是来自产品的品质,还是品牌的本质内涵,以及其他要素,所有价值要素的构成应该是平衡的,就像组成“品”的三个“口”,是处在一种平衡状态的,而不是倾斜的,否则,品牌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口”也代表人的意思,其实,这就是“品”的另一个要素:人性或者是人本,这是一种价值观,体现的是品牌的人性关怀。 既然是人性的关怀,那么,亲和力当然就不能缺少。这是“品”的又一个要素。 “品”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口碑。这其实就是一个众口铄金的问题。一个品牌,必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口碑的基础上的。 “品”和“牌”也是一个整体,相对平衡的价值组合体。一个品牌的形成,是组成品牌的这些要素协调发展而来的。所以,任何一个要素的发展不协调,都会伤害一个品牌的形成。 说完了关于品牌的要素,我们来看中国的汽车品牌。 我为什么说,中国汽车没有品牌,最多只有牌子? 首先看看,现在那些所谓的汽车品牌的价值。这是品牌的核心要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汽车牌子有能让人信服的“品牌价值”。 要知道,品牌的价值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经常的表现为产品的价格的,更深层的则是表现为产品的销售力。以号称具有几十亿品牌价值的红旗为例,其一年的产销售量才几万辆。显然,其价值组成要素严重不平衡:由历史积累形成的价值比重太高,而识别度、吸引力、亲和力,尤其是销售力都严重得低。如此一来,即使其几十亿的品牌价值估算得科学,那其实际的品牌价值也是大打折扣的。一个连价值要素都不平衡的牌子,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品牌呢? 由此看来,品牌建设就成为汽车公关的一大任务。 但是,也许有人,尤其是一些汽车公司的老总们会说,现在车市价格大战不断,即使如此,车还是不怎么好卖,利润严重下降,企业生存都成了现实的问题,卖车才是关键的,花大精力去品牌,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眼前的效果还很难预料。 我敢说,这种观点绝对有很大的市场。 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做品牌和促进销售并不矛盾,事实上,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一个更在乎眼前的效果,而另一个不仅在于眼前的效果,更是长远的一种眼光。 当然,也有不少的汽车公司虽然在品牌的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花了很多时间,花了很多钱,可是就是不见效果,于是也对现阶段要不要做品牌产生了怀疑。 实际上,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品牌建设不得法,没有按照一个平衡的原则去做。结果,把自己的牌子搞成了一个倾斜的“品牌”,其中某项要素“超重”。 我觉得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有这么几种: 一是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比如,有一个汽车牌子,虽然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为“家庭轿车”,却总去说自己的车来自正统的赛车。 二是构成品牌要素的发展严重不协调。比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协调,要么是知名度很高,却不是“美名”,而是“臭名”远扬;或者是虽然美誉度很高,却只是一个区域或是领域的美誉,并不为更多人所知。 三是品牌规划和实际的品牌建设脱离。国内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往往都有很好的品牌规划,而且还经常拿出来炒作,但是,实际操作却变和规划形同两样,变得面目全非。
专题推荐:
公关媒体列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