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刑事法律风险现状,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01-12日讯: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刑事法律风险现状
第三方支付。尽管理论界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态存在不同分类方法,但当前业界仍比较公认如下三种主要模式: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及众筹融资。鉴于多数涉罪司法问题集中在这三种模式。
二、互联网公司融资租赁的风险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涉融资租赁的主要法律风险:
(1)就笔者经验而言,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 大多属于关联关系或间接控制关系,变相 或变相占有 ,难免有“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或“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 的资金”之嫌疑。但就基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角度,与有关联关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可以加强对底层资产端的 以及降低合作成本(即使真的毫无关联关系,个别互联网金融公司也要创造条件进行间接控制)。当然,就法律关系的认定上,公司法、 新规的穿透性审查以及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实质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里的边缘空间应审慎监管。
(2)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以“虚构租赁物、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为租赁物、未实际取得租赁物或租赁物合同价值与实际明显不符,以融资租赁名义实际从事资金融通业务行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从事违规放贷行为。
(3)部分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对 或租赁物收益权拆分并转让给投资人以及承担回购或担保义务,或通过 道、资管通道,涉嫌“开展类 业务”。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利用通过转让所得的资金再次投入新的租赁项目,然后再次利用网上投资人的资金置换租金债权而循环运作,则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法律风险。
(4)租赁物的租赁期限较长,融资租赁期限一般是一年到三年,而为了配合互联网金融平台募集资金,部分标的涉嫌期限拆分问题。个别标的物的租赁金额较高,与网贷新规的限额问题有一定的冲突。债权与抵押权的分离也是常态。
(5)税务问题。融资租赁公司对客户应收债权的利息收入要缴纳增值税,但融资租赁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融资时,投资者无法开具发票,这样就无法进行税收抵扣,会推高融资租赁 。我国网贷投资人的主体概念模糊,在司法层面是出借人,在金融层面是投资人,在监管层面是 ,网贷投资人的投资所得收益如何缴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融资有风险吗
风险是肯定有的,网融网了解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业务边界模糊。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资金存管存在安全隐患,最后就是风险控制不健全。风险伴随着的是收益,互联网融资这一两年来很火,金融的一种新形式。
四、银行介入P2P业务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P2P网络信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模式,使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个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创新,P2P网络信贷平台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近年来,得益于国内个人经营消费贷款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庞大市场需求,随着客户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和P2P平台自身实力的加强,该行业呈“爆炸式增长”,平台贷款年均增长率高达300%,截至2012年末,其线上融资余额已将近100亿元。 一方面,P2P信贷平台激活了民间资本,将社会大量沉淀资金利用起来,直接对接有资金需求的个人和企业,即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也为客户提供了增值保值服务,而公共网络平台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非法集资”和“非法经营”的民间借贷魔咒。但需注意的是, P2P信贷平台的极速扩张也导致了其操作流程的不规范、监管缺失、担保杠杆过高等一系列风险的凸显。因此,放贷人血本无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人民银行日前下发了《网络金融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从P2P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模式、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查,目的是全面摸底P2P信贷平台的运作情况,使该行业逐渐“阳光化”。 事实上,因回报低、维护成本高等原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积极性一直不高。而P2P信贷模式的介入就有效地将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资金客户联系起来,使银行一方面可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通过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来赚取中间服务费。由于自身业务的优势,银行提供P2P信贷平台业务无论是从对客户资料的审核上还是风险把控能力的监测上,都更优于普通的P2P信贷平台。 那么,如果商业银行提供P2P信贷平台,将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呢?笔者认为,其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P2P信贷平台尚未被纳入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章程应报银监会批准。而P2P信贷平台的经营范围为金融中介,一般未纳入商业银行的公司章程。银行对借款人资质真实性的审核难度大,银行只提供居间服务,在业务开展中就应对借贷双方如实报告借款的相关情况,并对借贷双方的身份、资金进行核实。 如果银行未能对借贷双方资质审核清楚,一旦双方产生资金损失纠纷,客户就有可能转而追究银行的责任。实践中,结合网络平台资金来源广泛的特点,银行对贷款人的资金来源查询难度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洗钱的风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也使客户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增大,一旦银行未能查明客户信息泄露的原因,客户很有可能要求银行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借款人不归还借款或放贷人不按合同约定提供借款,银行可能因提供中介服务而承担一定的声誉风险。此外,银行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还需就信用评级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放贷人因信赖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而放贷产生损失,可能以此来追究银行的信用评级责任。 因此,如果银行介入P2P信贷平台业务,为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话,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防范:银行可通过修改自身章程报经银监会批准,或通过以投资平台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来从事P2P信贷平台业务,以突破现有银行的经营范围限制。银行应加强对客户资料真实性的审核力度,通过线下审核或线上线下结合的审核方式,明确客户的资质情况,以避免因借款人的虚假信息而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银行应通过要求客户签署承诺书的方式,将借贷人的行为纳入反洗钱的监控范围中。通过加强系统建设和操作管理,银行应严格保守客户的信息安全,并提升客户自身的信息保护意识。从了解借款人和放贷人情况出发,银行应为其建立风险等级模型或引入担保机制,谨慎向风险较高的客户推介借贷项目,以防止因客户的不诚信行为而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
专题推荐:
互联网金融门户法律风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