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中国丝绸对西方设计的影响?,据
亚洲金融智库2023-12-12日讯:
一、中国丝绸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东织西造 锦绣生活”便是以中国丝绸对欧洲的影响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主题,反映中国丝绸在生产、传播过程中对世界丝绸文化的影响,印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传统丝织业在西学东渐语境下向现代丝织工业的转变。
二、中国元素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在《神探夏洛克》的这一集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宽容已然被抛弃。中国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刻画的重利轻义,越来越像西方的“万物皆有价”靠拢。《神探夏洛克》(简称为《夏》)的这一集中无不充斥着中国元素,但我认为,《夏》中的中国人是披着中国传统文化外衣的“西方所臆想的中国人”。
结合近年来众多欧美影视作品,我认为正是西方文化有意将中国人塑造成为具有众多中国传统元素(在《夏》中体现为旗袍、文物名字、符号、装束、花旦、饮茶)却干着与中国传统文化毫不相符的事的人。
在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霸权话语下,西方通过文学、历史等学术著作及影视作品对东方描写的规定与舞蹈,使它们构建的“东方形象”为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统治服务。中国人的形象也古老神奇迷人的光环下沦为见利忘义、不具吸引的现代“灰姑娘”,甚至代表着经济飞速发展浪潮下扭曲的灵魂。
三、中国设计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中国设计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
1、形式上的影响
1753年,伏尔泰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后搬上欧洲舞台。而1998年迪士尼亦将《花木兰》搬上大银幕。其后随着台湾影片《卧虎藏龙》、2008年奥运会,APEC会议等文化媒介的轮番视觉冲击。“中国风”带着新的活力再次席卷全球。和18世纪的“中国热”别无二致,从市井到官邸,从日用品到艺术品,从杂志封面到网络。“中国风”的恒久魅力证明了文化的价值。
今天,欧洲纺织品设计以及顶级成衣设计艺术不断运用中国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意大利品牌Prada近年推出以中国扎染工艺和中式小立领、盘扣、对襟、斜襟、织锦等元素的设计。法国品牌YSL推出仿旗袍立领垫肩设计、蝴蝶盘扣、云龙纹饰刺绣等设计。
还有意大利Armani Prive 2015春夏高定的水墨竹系列,甚至动用汉唐式襦裙、苏绣和珐琅掐丝等设计元素。和18世纪相似,“中国风”的主要推动者还是来自上流社会。有着70年历史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晚会2015年主题为“中国:镜花水月”,并邀请中国人参与总设计与主持。作为美国社会最顶级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品味的炫耀与展示的舞台,堪称18世纪“中国热”盛景的重现。
2、思维上的影响
中国哲学思想对德国哲学以及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老庄、孔子等大家的经典对莱布尼茨、黑格尔、歌德、伏尔泰和尼采等大哲学家产生过深厚的影响。这对之后的西方知识分子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家的审美方式也有很大影响。其中,包豪斯奠基人密斯凡德罗,约翰伊顿均受到过老庄、儒家著作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曰:“少则得,多则惑”,密斯凡德罗提出“Less is more”(少即多)。而约翰伊顿在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直接引入了老庄思想,他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抛开结构的束缚,用直觉和意念去体会自然形态。伊顿还经常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阐述建筑空间理论。
他还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者、倾向理性结构者、倾向真实再现者三种类型加以不同的指导。这明显源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无独有偶,贝聿铭也喜欢从哲学层面解释现代建筑,比如从老子思想中寻求“道”与“器”的关系,以器皿空间的“有”与“无”来阐述建筑空间的原理,以“器”隐喻建筑、文化与生命之“道”。他所创造的建筑空间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空间,更是文化的空间,从空间切入表现当代中国建筑的内在精神。
如今在设计领域占据主流的审美哲学思想之一,是源自中国的“禅宗”。最好的例子是Apple设计理念。长年的禅宗修习影响着乔布斯的整个人生历程,不管是确定产品设计风格,还是公司战略发展,甚至面对死亡的挑战,乔布斯一直都在他笃信的禅宗里寻找答案。
在设计上,乔布斯一直在做减法,比如精简到只有一个Home键的手机设计。苹果产品极简主义的美学观点,乃至苹果系统中自带操作界面背景:石头、花、水纹、高山……无一不能看出其“禅”的思想。禅的玄妙之处,在于它只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但不下结论的那种留白感,这正是契合了现代设计审美的精神。
经过几个世纪,西方设计师仍能不断的把中国文化艺术精髓中撷取的形式和内容,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得流光溢彩。特别是把基于中国哲学思想之上延伸出的现代设计思维与审美,发挥到了极致,也发挥到最广阔的空间。
他们这种旺盛的创作能力与广阔的视野尤为值得中国人学习与反思。中国在专业设计领域还只是个学生。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及景观设计等等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作为文化大国,中国人没可能只靠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就让设计作品脱颖而出,更多还是要学习那种思维方式的不设限,还有西方系统的模板设计体系,以及主次分明、为我所用的拼盘式文化吸收方式。对此,欧洲人对“中国风”的应用就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四、西方舆论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著名记者和政治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一书是西方舆论学建立的标志,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五、舆论战对我们的影响?
舆论战的爆发和发展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舆论战能够激发社会广泛的参与,有利于促进公众认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例如,在2003年一场关于人权的热点议题舆论战中,双方参与者针对该话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为社会增添了一种新的思想和观点,因此在该话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很多新想法,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其次,舆论战可以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由于舆论战能够更有效和全面地去评估社会问题,因此能够增加公众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度和监督力度,并促使其更加紧密地监督政府或法律制度的执行。最后,舆论战还能够拉大媒体的关注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公共舆论,这是政府行政决策的必要前提。社会舆论战的发展有助于指导整体的行政决策,并为不同的政策决策发出有力的警醒。综上所述,舆论战对我们影响很大,既可以激发社会公众进行参与讨论,又能够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并使媒体能够为政府行政决策发出正确的公共舆论,从而指导和加强整体的行政决策。
六、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中国戏曲很难向外部世界传播。首先是地理原因,中国东南临近汪洋大海,西南矗立着挺拔山脉,西北荒凉人迹罕至。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在中国国内至高无上的皇帝尚且都不能及时到达想去的地方,更不用说人民百姓,他们在与外部的接触交流上,深深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次,是人为原因,表演剧目活动的流动往往与人们的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徽剧,就是随着商人的经贸活动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然而,在戏剧发展的高潮阶段,明王朝实行海禁,清王朝闭关锁国,紧紧的封闭了自己的文化也绝不让外来文化进入,这也是为何中国传统戏剧很少传向海外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的戏剧在近代也在境外演出过。明万历年间,福建的戏曲艺人到琉球表演。清康熙年间,福建的戏班到泰国为法国派往泰国的大使演出等等。
在十八世纪,法国传教士约瑟夫普雷马雷(Joseph Premare) 将中国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译为法语,传到法国。随后,根据他的译本,欧洲又出现了很多版本的《赵氏孤儿》。然而,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他们恪守“三一律”原则(2),中国戏剧在他们眼里是很别扭很怪异的。在十九世纪,又陆续有一些元杂剧被译介到欧洲,和《赵氏孤儿》一样,传入欧洲的还只是剧本,不是戏剧的表演形式。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洋华工的足迹,中国戏曲逐渐走向欧美。1860年,中国戏曲剧团到巴黎为拿破仑三世演出,引起强烈反响;1925年,越剧演员白驹荣到美国旧金山大中华戏院进行演出。这时,中国戏曲到达西方领域,但还局限于华人的圈子之内活动。
赵氏孤儿
然而中国戏曲多西方戏剧文化产生实质的影响,是从梅兰芳访美、访苏开始的。例如,梅耶荷德看了梅兰芳的演出,推翻了自己的想法,重新构思舞台演出,同年,他在列宁格勒歌剧院排演《黑桃皇后》收到了欢迎。还有布莱希特也是因为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从中获得了灵感,写出了《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离间效果》一文,对后来影响颇深。不仅这两位,后来还有法国诗人热内、戏剧作家克洛代尔都受到中国戏剧文化影响。
七、中国舆论生态是什么?
中国舆论生态是各种舆论形成的人际环境和促进舆论有序发展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这种状态趋于平稳、和谐,人们就容易在一个共同体内相安无事地生活、工作。
舆论生态失调,导致各种意见尖锐对峙,互相声讨,安定的环境就要遭到破坏。舆论生态平衡的规律支配着多样态和不稳态的舆论
八、中国舆论场红包口令?
每星期他开播时候会有不定时红包在微信发放。 关注或者摇一摇那节目登录节目。 2.节目播出会不定时发放口令。 3.时间到会有红包跳出让你输入口令。 红包个数不是很多并不是人人都有,记得一定要看准手快一点哦。
九、中国舆论场重播几次?
中国舆论场重播一次
中国舆论场,每周日19:30-20:30首播,重播时间为每周一9:00-10:00。
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于2016年3月20日亮相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定档于CCTV-4每周日晚间黄金时段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
作为央视推出的首个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全媒体平台的舆论热点,并通过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
十、舆论和舆论的区别?
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含义不同。舆情的含义是指群情,民情。舆论的含义则是指公众的言论。比如说,在舆论压力下,事情有了很大的进展。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