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新闻,党建新农村建设,蔷靖潞影,杨雨婷 张书记
 
位置: 亚洲金融智库网 > 舆论公关 > 正文

速读要诀?

时间:2024-10-03 21:10
本文关于速读要诀?,据亚洲金融智库2024-10-03日讯:

1

给你目前的阅读计时。计时不仅可以告诉你自己是否有提高,还可以给你提供动力。

找一本书和一个秒表。你可以记录阅读一页书的时间,也可以统计某个固定时间内读了多少字。

给自己计时的更简单的方法是做个在线阅读速度测试。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测试,搜索“阅读速度测试”就可以了。很多测试还包括阅读理解,这样你可以知道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不管你决定怎么计时,一定要在计时过程中采用正常的阅读速度,并且用不同的书页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来估计你的平均阅读速度。

2

摆脱干扰。就算你觉得在听音乐时或者在拥挤的咖啡厅中你能读得更好,把外界干扰降到最低还是有可能提高你的速度。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关掉电视、广播和手机。

在有人交谈的房间里也会分散注意力。如果找不到没人的地方,可以试试用耳塞来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

3

根据阅读的材料来调整阅读速度。我们经常需要在“理解”和“速度”之间权衡。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你要确定自己对这篇文章需要有多深入的理解。在开始阅读之前,你就应该决定你想要读多快。

读报纸的时候,你很可能只想知道主要的观点,所以快速把文章扫一遍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在读数学书或者艰深的哲学论文,还需要完全理解内容,那就不要太匆忙了。

4

学会在预读时去粗取精. 不管你在读什么,总有一些“废话”你可以很快地读过或者干脆略掉。经过练习,你就可以在浏览全书的时候找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这种段落处慢下来。

在读一本书或者一章之前,先很快地翻一遍。找一找重复出现的词、关键观点、粗体字和其他表示重要概念的格式,之后正式阅读的时候你就可以跳过大段文字,只在你知道的比较重要的地方慢下来。

5

训练自己不要重读。很多人频繁地停下然后跳回刚读过的语句,来确认自己有没有读懂。通常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这是个很容易养成的习惯,很多时候你都意识不到自己在重读。

一种避免重读的练习方法是,拿一张纸或者卡片放到正在阅读的页面上,读完一行就盖住一行。尽量用均匀的速度移动卡片;开始的时候慢些,觉得舒服一点了之后慢慢提高速度。

6

不要默读。阅读的时候你可能会默念,或者自己读出声来。几乎所有人都这样,但是程度不同:有的人会动嘴唇,有的人会小声读,有些人把把每个词都在心里念出来。不管用哪种方式默读,都会减慢速度。

要改变这个习惯,要对此有意识。当你注意到自己在对自己朗读的时候,试着停下来。

练习在看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就认识它,而不是在心里确认了这个词之后再认识它。

关注关键词、忽略其他单词是个有用的办法。或者你可以尝试一直哼哼,或者不停重复“1,2,3,4”,来避免默念。

可以把手指放在嘴唇上,来阻止自己阅读时动嘴唇。

7

用手指辅助阅读。流畅、持续的眼球运动是速读的基础。你可以通过用手来引导眼睛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比如可以边读、手边在页面上向下移动;或者可以一行一行地用手指着读,就像用手指擦掉每行字一样。

眼睛会自动跟随运动的物体,所以手的运动可以使视线持续移动。

不过,很多速读指南书籍不赞成在速读中使用“跟随”的方式,因为会影响阅读过程。

8

练习阅读词群。在学习阅读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一个词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的,但是当你已经学会了这门语言,它就不再是最有效率的阅读方法了。因为不是每个词都重要,想要读得快,就需要能够即时地阅读一群单词,甚至整个句子或者短的段落。好消息是,你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做了大多数人是三四个单词一起读的。

在读一行字的时候,尝试把注意力集中在这行字的中间位置,在一个词在脑海中具体化之前就移动到下一个词这可能会带来混乱,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看不懂,但一般努力练习一个月后,你就可以在跳过很多词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了。

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之后,可以从关注一行的中间位置过渡到关注一页的中心。

9

多多练习,督促自己。虽然你可能刚开始就看到了提高,但是速读是一个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永远要督促自己去达到让自己舒服的那个程度,然后超过它。有时你会不得不重新读某个部分,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保持有规律的练习。。

10

定期给自己计时。练习大约一周后,再次给自己计时,并且定期这样做,记录你的进步。每次发现有提高时别忘了奖励自己哦!。

11

拿出专门的20分钟来练习速读,每次读同一本书,目的要明确. 如果你觉得需要深入理解书的内容的话,不要返回去,休息时再重看。

12

阅读的目的要明确。先想清楚自己想得到什么,然后再读书。是为了放松,还是为了获取信息?

如果是为了获取信息而读书,那么设定好目标,比如:

找到特定的信息

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所讲的是什么话题


专题推荐: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洲金融智库网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276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